企业点对点异地组网:高效、经济的组网新思路
127
2025-07-18
爹爹在庐山投了半票。
众所周知,在那个令人头脑发热的“大跃进”年代,小麦等粮食亩产不断“刷新”,美好的愿望取代了客观现实,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1958年盛夏的8月,北戴河会议成功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模式。决议颁布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热潮。高指标、盲目指挥、夸大其词的风气,以及所谓的“共产风”,这些“左”倾错误在全国的城乡范围内迅速蔓延。
历时三个月的“左”倾狂潮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肆虐一番,遗留的问题如同散落的砂砾,无处不在。至11月底,中央政府不得不在武汉召开旨在“降温”的会议。
然而,经过三个月的熊熊烈焰燃烧,仅仅轻描淡写地提及“降温”措施,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应对之策。“左”倾错误的风潮仍然愈演愈烈,毫无减退迹象。
自幼年时起,爹爹便投身于农民的生产行列,自三岁开始,他已熟练地在山林中拾取柴薪,于田间地头捡拾麦穗,放牧群羊。他对农村的景象和农田的劳作可谓了如指掌。他对那些源自农村的统计数据深表怀疑,诸如亩产突破万斤、棉花产量超过千斤,以及水稻密植到几乎可以在禾苗之上放置鸡蛋的程度,这一切在他看来都太过荒谬!
▲放“卫星”照片
父亲与母亲携手投身农村,决心探究“卫星”现象的真相,以求彻底明白其来龙去脉。
他们首先抵达了南方的广州,抵达农村后,父亲并未仅仅是聆听汇报,他坚决要亲自深入农村,直至农户家中,与农民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他得以了解农民对公社大食堂的真实心声。
下去后,爹爹独具慧眼,不受表象所惑,他直言不讳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令在场的当地领导面露难色,倍感棘手。他听闻农民对设立大食堂颇有微词,便直言不讳地对基层干部言道:“若食堂确实存在问题,那便解散便是。”
此言一出,难免会招致非议,甚至可能危及官位。然而,父亲似乎并未意识到官场中的禁忌与分寸。返京之后,他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了公共食堂应因地制宜,以及需加强家庭制度等见解。
随后,爹爹将那些构思与建议携至庐山之巅。起初,这些内容旨在作为纠正“左”倾错误的重点陈述,然而,随着会议风向的转变,爹爹对“左”倾思想的批判言论,竟意外地转变成了“右”倾的导火索。
康克清的母亲因对大食堂持有异议,亦被视作“右倾”分子,从而遭受了批评的洗礼。
当时,爹爹并未觉得自己言辞有误。他援引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实地考察数据,揭示了公共食堂诸多弊病。因此,爹爹逐渐沦为同情彭德怀反党立场的关键人物之一,由此遭到了众人的冷落。
在庐山那段时光,爹爹居于359号别墅之中,日日都有部下前来拜访。昔日统率千军万马的爹爹,其部属遍布全国各地。此次众人不约而同地齐聚庐山,皆怀揣着对昔日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希望能与老总重温旧梦。然而,爹爹却并未兴致勃勃地与来访者寒暄,一开口便直入“大跃进”议题。无论来者是谁,爹爹总是以他那特有的四川腔调,缓缓道来关于大炼钢铁与大食堂的故事。
陶铸书记来探望爹爹。首年度爹爹巡视广东期间,对当地推行“大跃进”运动中过度激进的举措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正如预期,现如今,广东民众纷纷迁徙至湖南,寻求食物以饱腹。在庐山会议上,陶铸毅然承担起领导的重任,于作检查之前,他特地想先征求父亲的意见。
父亲的观点明确无误。“去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大炼钢铁,二是人民公社化,这两项举措给国家与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于‘大锅饭’制度,我始终抱有担忧。管理众多家庭并非易事。倘若去年没有那股风潮,恐怕能出口的商品数量难以估量!我个人的想法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我国建设事业的步伐。有人误以为仅凭人口众多便能振兴国家,实则不然。”
爹爹深信“唯有民族特色,方能通行于世界”的至理名言。在北京期间,他常探访刺绣、玉器、漆器等民族工业的厂房,几乎成了那里的常客。他意图借助世界市场对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青睐,通过我国民族工业产品换取外汇,进而从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引进我国亟需的技术、设备与生产资料。
即便抵达庐山之巅,父亲仍旧秉持着他的贸易理念,竟然将浪费与出口巧妙地交织于思考之中。
庐山会议虽因众人对冒进的一致抵制而未能撼动毛泽东的立场,但他依旧对会场的微妙情绪变化浑然不觉,继续按照己意发言。直至察觉到会议氛围已趋于明显的变化,他才默默闭口,不再多言。
何须多言?岂有他哉!在中央高层领导中,谁能未曾亲身耕作?又有谁未曾亲眼目睹过粮食生长的过程?如今竟然连田地能产出多少粮食都一无所知!爹爹能平静、情绪不受压抑吗?
▲放“卫星”照片
他们中间讲话最耿直、脾气最大、唯一敢直闯毛泽东床前,把毛泽东从梦中叫醒的彭德怀,在这次会议上遭受了严厉的批判。爹爹心里更加不安。
父亲从不属于那些随风而倒、以华美辞藻为自己开脱之人。唯一办法,只有是他发表言论时,总是专注于个人的问题,将责任尽可能归咎于自身,这与会议中其他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部分委员原本持反对冒进立场,察觉到会议氛围出现变故后,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言辞,甚至将原先的发言责任转嫁给彭德怀等人。
尽管爹爹深知他无力扭转毛泽东的决策,他却坚守着自身做人的原则,不为所动。在会议的尾声,他大多选择了沉默,无声之中传达着他心中堆积的诸多见解。
在会议的高潮时刻,爹爹曾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交流,这一信息是后来由康克清妈妈告知我的。此事充分展现了爹爹当时的无私无畏与正直品质。他对毛泽东直言不讳,指出了会议的不足之处:“我认为本次会议在发扬民主精神方面尚显不足。”
闻听父亲如此言说,毛泽东先是一怔,稍作沉思,随即回应道:“你说对了一半,我亦然。”
爹爹懂了,不再言语。
我不解,为何毛泽东伯伯会有这样的说法。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他的话各占一半道理。会议初期,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扬了民主精神,这符合毛泽东的看法;而会议后期,气氛变得沉闷,民主氛围不复存在,这则体现了长辈的观点。
在会议进程中,竟然上演了一幕小插曲。当进行表决投票环节,依照惯例,与会者们纷纷举起手臂,以便于计数。尽管爹爹也抬起了手,然而他的手臂弯曲,仅将手掌抬至他人身高的一半左右。这一动作显而易见,透露出他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才抬起了手。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于庐山漫步之际偶遇了父亲,他向父亲言道:“老总,举手半票了?”
“我固然已经举起了手,然而至于具体是如何抬起的,这便不得而知了。”
彼时,爹爹心情烦躁至极,目睹庐山之畔有人将粮食弃掷于污沟之中,怒火中烧,遂将负责伙食的管理人员唤来,对其严厉斥责一番,并严格规定众人不得超出饮食标准。
宣泄后,他心情好转。
庐山会议落幕之后,唯有父亲在彭德怀先生遭遇困境之际,前往探望,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与关怀。尽管他们并肩作战的岁月最为漫长,然而,两人却都是言语不多的人,即便同坐一处,亦鲜少交谈。或许正因多年来的深厚友谊,他们的沟通多源自心灵的默契。在这时,满腔委屈又略显困惑的彭德怀,见到父亲步入他的别墅,心中不禁得到一丝慰藉,唯有那些与他同甘共苦、共度生死考验的战友,方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他的心境!
▲1939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与副总司令彭德怀莅临王家峪。
前正副司令的“战场”
从庐山回来,父亲常常选择玉泉山作为其居住地,这一选择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理由——被贬谪的彭德怀便居于附近,一座名为吴家花园的农舍之内。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遭遇不幸之际,恰逢父亲亦赋闲于家,便常往郊外的吴家花园,与彭德怀共对弈棋局。
彭德怀故居吴家花园
只要爹爹在玉泉山,他便会频繁造访彭德怀的居所,所为何来,不过是为了下棋。他们鲜少涉及政治议题,一位遭遇政治困境的元帅,与一位身处政治边缘的元帅,一位被软禁,一位赋闲在家,恰好,棋局能给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些许色彩。
他们围坐在棋盘四周,瞬间感受到了如同两军对垒般的激战快感。被压抑的情感,在方寸棋盘上得到了剧烈的释放。身为战场上的正副指挥官,他们在这方一尺见方的棋局中,继续发挥军事才能。一旦开局,原本和善的面容顿时消失,双方开始全力以赴,争相陷对方于不利之地。
爹爹是红子,先走。
爹爹与彭德怀性格迥异,不仅在棋艺上表现各异,就连对待对方棋子的态度也大相径庭。爹爹在吃子时,总会先利用自己的棋子将对手的棋子驱逐开,随后亲手将棋子从棋盘上拾起,仿佛展示战利品一般,将缴获的棋子整齐排列。
彭德怀却截然不同,他的脾气如同他的棋风一般,令人敬畏。“砰”的一声,将棋子重重地砸在对手的棋子上,接着巧妙地从下方将棋子挑出,随手丢弃一旁,“俘虏”的棋子散落一地,仿佛对他的战绩毫不在意。
▲在那年1953,朱德元帅与彭德怀将军在北京的十三陵水库畔对弈棋局,邓小平同志也在一旁静观。
若彭德怀悔棋,爹爹便会迅速而敏锐地握住对方的手腕,眼中闪现出坚定的光芒,语气坚决而洪亮:“不可赖棋,放下!”
彭老总脖子僵直,索性一赖到底:“这分明是你偷吃了,不算数!”
“连你的孩子都要吃掉,还用得着声明什么?策略不行就是不行,悔棋又能怎样?”父亲坚决回应。
在这片属于他们的特殊战场,他们往往从晨曦初露鏖战至夕阳西下,方才收兵回家。
终于,父亲登车离别之际,尽管他脸上洋溢着笑容,但言语间却显得异常坚决:“下次我定不手软,要与你再战三百回合,看你能有何等下场!”
▲朱德、彭德怀授衔仪式
1974年,彭德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渴望能与父亲再见一面,于是他屡次向看守提出请求,然而无人愿意将这一消息告知他的父亲。
彭德怀离世后,父亲方才得知这位老将军临终的愿望。他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无法自持。在空寂的屋内,他放声痛呼:“为何不让我去见彭老总最后一面?临终之人又能有何畏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在那段特殊时期,彭德怀的探访者中,当属爹爹最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