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Q2营收翻倍增长,净亏损大幅收窄,Q3收入交付预期承压

85 2025-08-25 00:50

价格战还没消停,小鹏汽车就在2025年二季度交出了成绩单,气氛一度紧绷,朋友圈里有人说这叫高增长,也有人觉得这只是又一轮豪赌。

8月中旬的那个周二下午,财报一出来,所有目光都盯上了,小鹏总收入182.7亿元,按年翻了一倍多,市场预期183.8亿,差了点,但历史新高没跑。

销量也破纪录,单季交付103,181辆,同比激增241.6%,这个速度在同类玩家里也算是狠角色,难怪有人喊着“加速驶向盈利拐点”的口号。

账面现金和等价物475.7亿元,历史最高,现场反应是羡慕,但细算烧钱速度和扩张野心摆在那,这数字也没那么让人安心。

回头看,2025年二季度小鹏靠的是规模效应,销量和毛利率一块拉上来,结构性改善成了主旋律,连续八个季度的毛利率提升不是运气。

可说到底,投入也在同步增加,22.1亿元的研发支出,同比涨了50.4%,销售管理费用21.7亿元,钱烧得更快,只是烧得更有“效率”。

有人质疑,技术升级到底能不能转化为市场优势,管理层的说法很自信,外界却觉得还得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说话。

大众集团的战略合作被反复提及,象征着小鹏技术被国际巨头认可,这个利好被不少机构分析师记了笔记,但具体收益和落地时间还没明说。

新G7车型刚刚上市,市场表现成了检验新平台升级最直接的试金石,很多人都盯着接下来的月度交付数据,悬念感拉满。

现金流问题被摆在桌面上,表面看475.7亿现金储备很充裕,背后压力其实不小,尤其是研发和销售费用都在上涨。

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没有详细披露,投资者只能自己推算,烧钱速度依然让人有点悬,扩张和创新是好事,但现金安全垫能撑多久,没人敢打包票。

前瞻指引给得很激进,Q3交付量预计113,000-118,000辆,同比增长142.8%-153.6%,目标高得让人喘不过气,也让外界怀疑盈利会不会被牺牲。

营收指引196亿到210亿元,市场预期210.6亿,单车平均售价估计还得往下压,价格战大背景下,谁也不敢说利润能稳稳提升。

公司强调要平衡规模增长和盈利改善,这话说得很漂亮,实际操作起来却是最难的部分,每个新能源车企都在这个关口挣扎。

2025年已经进入下半年,市场竞争更卷,头部玩家都在抢占技术和规模高地,小鹏这一轮的表现,既让人看到技术升级带来的新可能,也让人担忧现金流和盈利的可持续性。

从行业角度看,新能源车市的淘汰速度还在加快,价格战短期内看不到尽头,玩家们都在拼谁能撑到最后一刻。

技术创新和平台升级是护城河,也是巨大的投入门槛,谁能把技术变成产品优势、再变成用户心智,才是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

未来几个月,G7车型的市场反馈、与大众合作能否落地、技术升级能否持续,这些都将决定小鹏的下一个拐点。

站在2025年这个节点,新能源车企的故事远没讲完,小鹏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每一份财报都是一次现场实验,结局还没人能提前预告。

下一步会如何,市场和用户会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出答案,留给小鹏的时间其实没那么多。

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个大事件的发生。

下一篇:国泰君安可以绑定几个银行卡?2025年新规全解析与实用技巧
上一篇:提前还款: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哪个更划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