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村民素质低,230万建的新公厕只能看不能用,领导视察才开
203
2025-07-28
印度这个国家,总让人感觉既充满希望,又爱搞事儿,尤其在莫迪执政这些年。明明国际局势摆在那里,美国拉拢印度想和中国抗衡,提供技术支持、贸易优惠,俄罗斯那边也一直保持联系,印度本可以顺风顺水地借势发展经济、强化国防,抓住这难得一遇的历史机遇。
偏偏因为暗杀锡克教领袖的事件,莫迪政府陷入被动局面,搞得关系紧张,外交遭遇麻烦,投资也跟着打了折,国内的矛盾反而又升级了。
说到莫迪,这人啊,1950年出生在古吉拉特邦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帮父亲卖茶。后来长大了,加入了国民志愿服务团,搞组织工作。1978年拿到政治学学位,1983年又拿了硕士。1985年加入印度人民党,在基层干起,到了1995年,晋升到全国秘书位置。
2001年,莫迪成为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积极推动工业繁荣,吸引外来投资。不过,2002年的宗教冲突让他受到不少批评。到2014年全国大选时,他带领党取得压倒性胜利,顺势当上总理,之后在2019年和2024年都成功连任。在施政方面,他取消旧钞票、推广商品税、推动数字化,还加强了军购力度。
在外交方面,莫迪总喜欢表现得挺强硬,边境争端让邻国挺不舒服,国内的宗教矛盾也逐渐激烈起来。这些年,美国挺希望靠印度来平衡区域里的力量,提供技术支援、搞联合军演啥的,可莫迪的一些举动反倒让合作变得有点不太顺畅。
2023年6月18日,锡克教领袖哈迪普·辛格·尼贾尔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里市遭到枪击身亡。他一直是卡利斯坦独立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印度把他当成恐怖分子看待,早在2020年就把他列为通缉对象。经过调查,加拿大警方在9月18日的议会中,公开指责印度政府的代理人牵涉到此案。
五眼联盟的情报互通提供了关键证据,涉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情报共享。加拿大皇家骑警透露,嫌疑人是通过假护照入境,然后租车跟踪目标。对此,印度否认相关指控,称这是诽谤,指责加拿大放任分裂势力的活动。
美国这边也扯进来了。2023年11月29日,司法部起诉了印度的尼基尔·古普塔,他被指控在印度官员指示下,在纽约雇人刺杀锡克教独立支持者、美国公民古尔帕特万特·辛格·潘农。古普塔通过加密通讯软件联系,商量报酬和目标的具体事宜,后来在捷克被捕并引渡回美国。
起诉书上写明,是印度情报官员维卡什·亚达夫在指挥,提供了照片和地址,原本打算在6月动手,不过被卧底查获了。联邦调查局自9月起开始提醒锡克教群体可能遇到的危险,很多人都收到了短信或有人登门叮嘱。印度方面否认,但这事搞得美印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美国原本打算通过印度来应对中国,比如卖武器、转技术啥的,不过这次曝光之后,谈判的步伐都慢了下来。
印度政府态度挺硬,外长贾伊尚卡尔直接说这些指控纯粹是政治戏码。莫迪在2023年9月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见了特鲁多,还提到对加拿大锡克教活动的担心。不过,印度也做出了反应,召回了在加拿大的外交官,还暂停了签证服务。加拿大方面也减派了工作人员到印度的使馆。
锡克社区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抗议,聚集在加拿大和美国举行示威,控诉印度在海外进行跨国打压。印度国内方面,旁遮普邦的锡克族不满情绪不断升级,地方势力也开始崛起,影响到莫迪的选战布局。2024年的大选中,人民党的席位从303个缩水到240个,虽然还算赢,但支持率明显减弱。
接下来的事儿更加精彩了,2024年5月3日,加拿大把三位印度国民给逮了,分别是卡兰吉特·辛格、卡兰·布拉尔和卡马尔普雷特·辛格,指控他们一级谋杀尼贾尔。到了5月10日,第四个嫌疑人阿曼迪普·辛格也被抓了。警方查获了枪支和相关车辆,动静挺大。
10月14日,加拿大把六个印度外交官给赶走了,其中还包括高专桑杰·维尔马,理由是他们牵扯到一些案子。印度方面也不是吃素的,反过来驱逐了六个加拿大外交官。加拿大全国外长乔利说,印度拒绝解除外交豁免权。印度外交部则表示,这事儿纯粹是特鲁多的政治打算,都是为了选举前热热身。
美国持续施压,从2024年10月17日起,起诉亚达夫,指控他是在印度的指挥者。国务卿在10月22日也催促印度展开调查,印度方面成立了个调查委员会,不过进展挺慢。美方强调希望合作,但并没有公开实施制裁措施。与此同时,锡克团体反映收到更多威胁,到了2024年8月还有人发现疑似车辆尾随。印度媒体就否认这些,说西方在纵容恐怖分子。全世界都在看,印度的形象变差,投资者开始犹豫不决,本该推进的半导体厂和无人机项目也都被推迟,气氛变得紧张。
到2025年6月,形势出现转变。在加拿大举办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会面,双方握手,达成了共享反恐信息的共识。加拿大表示尊重印度的主权,印度则承诺会追查责任。这次关系算是暂时修复,但根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加拿大情报局说,印度在跨国压制行动方面越来越激烈,涉及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巴基斯坦。锡克组织要求卡尼说明,这次会谈是否牺牲了正义。英美方面也披露过类似事情,印度的情报机构在澳大利亚和德国被逮捕或驱逐出境。
在整体布局上,印度本有挺好的发展机遇。拜登政府希望把印度拉进Quad阵营,借此抗衡中国,提供技术和资本支持。同时,俄罗斯提供油气资源,印度保持中立还能从中获利。经济方面,印度本可以靠制造业迅速崛起,吸引台积电和波音等大企业投资。不过,暗杀事件让西方对印度的稳妥性产生了疑虑,开始把它当作一个不太可靠的伙伴。
加拿大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陷入停滞状态,而美国那边的调研还在继续,结果影响了各类军售的进展。莫迪有志于成为国际舞台的领袖,搞G20,推行印度模式,结果却被证明他忽视了外交的底线。印度情报机构RAW不断壮大,专门针对海外的锡克族和克什米尔分离势力,在巴基斯坦还动手击杀了11个人。不过,西方国家不太买账,觉得这就是侵犯别国主权的表现。
锡克分子独立的势头其实不算强,旁遮普那边支持的人也不多,1980到1990年代经过几万人的死伤后,局势才算平息下来。莫迪政府竟夸大这个威胁,打着维护安全的旗号,实际上是在压制异见。有人说,这基本上是把戏,是为了报复2021年的农民抗议,当时锡克的农民们强烈反对农改。莫迪靠民族主义政绩塑造形象,打击左翼、毛派,可偏偏越线跨境行动,变成了国际上的乌龙事件。印度官方予以否认,但一堆证据堆起来,让盟友都觉得难堪。
印度嘛,还是这个模样,总在重要关头掉链子。莫迪原本可以把重心放在发展经济、建工厂、减贫上,利用中美俄的平衡策略来谋求稳定,可偏偏他偏走强硬路线,结果错失不少好机会,反倒惹出了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可能会加大对印度的限制,比如设定一些贸易附加条件。国内的宗教冲突也在不断激烈,地方独立的念头开始抬头。尽管莫迪还能继续当政,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印度得好好反思了,机会转瞬即逝,冲动行事反而会毁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