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擒小鬼子

167 2025-07-18 23:32

1944 年 8 月 19 日,天刚蒙蒙亮,襄垣城外的南关大道还浸在晨雾里。草叶上的露水被风卷着打在裤脚,混着泥土和秸秆的腥气,往人鼻子里钻。李启阳的马靴踩过青石板路,发出笃笃的轻响,皮靴筒上的宪兵徽章在薄雾里偶尔闪过一点冷光。

他把帽檐压得很低,眼角的余光却像鹰隼似的扫过路边的矮墙。三天了,从化装成日军宪兵潜入城郊开始,他像块石头似的嵌在茶馆、粮站这些人多眼杂的地方,耳朵里灌满了日伪军的吹嘘和农户的叹息,却连敌人兵力调动的边都没摸到。交通站传来的消息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 城里的日伪军少了近三成,这些人究竟藏到了哪里?

就在这时,两道歪歪扭扭的影子从岔路口晃了出来。李启阳的脚步顿了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皮鞭的铜扣 —— 这是三天前从伪军翻译官那儿 “借” 来的道具,此刻掌心的汗正顺着纹路往里渗。

是两个日军士兵,军帽歪在脑袋上,背着三八大盖,手里各拎着只芦花大公鸡。那鸡扑腾着翅膀,鸡毛沾了两人满裤腿,他们却咧着嘴笑,用生硬的中文哼着调子,大概是在盘算中午的酒肉。李启阳的目光落在他们鼓鼓囊囊的行军袋上 —— 那形状不像干粮,倒像是…… 弹药?

他忽然想起仓上村的老乡说过,昨晚有股日军在村西头的破庙里宿营。这两个兵的绑腿上还沾着新鲜的红泥,正是仓上村特有的胶泥。

“看来,最简单的办法,竟然就在眼前。” 李启阳喉结动了动,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他挺直腰杆,皮靴踩在地上的声音陡然变重,像头蓄势待发的豹子,迎着那两人走过去。

擦身而过的瞬间,李启阳的胳膊像铁钳似的抡起,皮鞭带着破空声抽在最前面那兵的钢盔上。“啪” 的一声脆响,那兵嗷地叫起来,手里的公鸡扑棱着飞出去,撞在路边的槐树上,又重重摔下来,蹬了蹬腿没了声息。

“八嘎!” 那兵举枪的手刚抬到一半,眼睛就直了 —— 李启阳制服领口的宪兵徽章在晨光里闪着冷光,比他的军衔高了整整两级。枪管撞在石板路上发出哐当响,活鸡扑腾着翅膀在他脚边乱窜,鸡毛粘在他被冷汗浸湿的领口。

另一个兵吓得赶紧把鸡往胳肢窝一夹,“咔” 地并拢脚跟,帽檐都快碰到胸口了。李启阳瞪着他们,日语像冰碴子似的砸过去:“散漫!无耻!帝国军人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他的日语带着东京口音 —— 这是在延安特训时,跟被俘的日本反战同盟成员学的,连语气里的傲慢都模仿得分毫不差。皮鞭又抽在第一个兵的背上,军衣瞬间裂开道口子。

“马上回城,去找佐云小队长!” 李启阳的声音陡然拔高,“告诉他立刻带一个班去张家庄,我在那儿等他!”

那兵捂着肩膀,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捡起步枪就往城里跑,连掉在地上的鸡都忘了捡。另一个兵刚挪了半步,就被李启阳喝住:“你,跟我走!”

那兵愣了愣,看看手里的两只鸡,又看看李启阳紧绷的侧脸,终究没敢吭声,低着头跟在后面。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王家沟,晨雾散了些,远处太行山的轮廓露出来,像把钝刀压在天际。那士兵突然停住脚,喉结滚了滚:“长官,张家庄该过了吧?”

李启阳没回头,手指已经摸到了腰后 —— 那里藏着把缴获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枪柄被磨得发亮。他忽然转身,枪稳稳顶在对方胸口,日语里掺了点山西口音:“别装了,你的,跟我回根据地。”

那兵的脸 “唰” 地白了,嘴唇哆嗦着,手里的鸡再次掉在地上。这次它们没扑腾,大概是被吓得没了力气。

与此同时,城里的佐云小队长正对着地图皱眉。当那名士兵气喘吁吁地冲进指挥部时,他手里的铅笔 “啪” 地断了。“宪兵军官?” 佐云的眉头拧成个疙瘩,“哪个部队的?军衔多少?”

士兵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只记得那皮鞭抽在钢盔上的脆响。佐云一脚踹翻了旁边的弹药箱:“蠢货!那是八路的圈套!”

等日军小队赶到张家庄时,只有田埂上散落的几根鸡毛,被风吹着滚向远处的青纱帐。而李启阳已经带着俘虏钻进了太行山的褶皱里,晨光照在他沾着露水的帽檐上,像给这无声的战场,镀上了层滚烫的金边。

下一篇:建国后周恩来数次邀请张发奎,张发奎婉拒:我两边都不会去的
上一篇:外卖补贴战,一场以“福利”为名的流量绞杀与生态圈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