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40增程亮相小区,403千瓦动力配三屏幕,车友群热议新招
168
2025-08-18
国际能源这盘棋,风向说变就变。
几个月前,印度还跟捡了大便宜似的,疯抢俄罗斯的折扣油。
买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西方国家在旁边看着,气得直跺脚。
可一转眼,这位“大客户”猛地一脚刹车,订单开始往下掉。
另一头的中国,动作也很有意思。这背后,可远不止买进卖出那么简单。
吃到嘴里的肉烫手了
自打2022年那场仗开打,欧洲客户一哄而散,俄罗斯的油顿时没了销路。
就在莫斯科米缸快见底的时候,中国和印度成了救星。
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年八月,俄罗斯出口的原油,中国买了差不多一半,印度也吞了快四成。
尤其是印度,把“抄底”这俩字玩明白了。
去年一年,印度硬是吃下了8900万吨俄罗斯原油,破了天荒。
这买卖对印度来说,简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国家要搞发展,到处都缺能源。打折的俄油,来得太是时候了。
更骚的操作是,印度不光自己用。
他们把炼油厂的机器开到冒烟,把廉价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
然后转手,高价卖给当初制裁俄罗斯的欧洲人。
一来一回,差价赚到手软。土耳其有样学样,靠这招一年也捞了几十亿美金。
所以,哪怕上个月特朗普政府发了火,指着鼻子骂印度“钻空子”。
对着印度200亿美元的纺织品和药,咣一下加了25%的关税。
当时新德里嘴还挺硬,说什么“买谁的油,我们自己说了算”。
话是这么说,但身体最诚实。
其实早在今年3月,印度第二大炼油厂就没跟俄罗斯续单。
到了8月,另一家大厂里,俄油的比例从一半多,直接砍到了35%。
之前还香得流油,怎么突然就嫌弃了?
说白了,印度开始算另一笔账了——“政治账”。
光算经济账,那是血赚。可现在,特朗普的大棒实打实地落在了自己头上。
印度这才反应过来:为了省点油钱,把自家出口的王牌产业给搭进去,这买卖,亏到姥姥家了。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美国的动作只是个开胃菜。
欧盟跟着就出手了,直接把印度信实工业旗下的贾姆纳加尔炼油厂,拉进了黑名单。
那可是全世界最大的炼油厂。
禁令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是用俄罗斯原油加工出来的油,欧洲市场,一滴都别想进来。
这一下,印度“二道贩子”的财路,算是被彻底掐死了。
印度不像中国,能源进口全靠海运。
今年年初,美国一口气制裁了183艘俄罗斯“影子舰队”的油轮。
这下好了,海上能跑的船越来越少,运费和保险费天天涨。
印度就算有心想买,也快找不到船来运了。
所以你看,印度不是突然良心发现,是真的快被逼到墙角了。
现在的印度,一边跟美国人掰扯,一边满世界找下家。
前几天,印度代表团就跟美国摊牌了,话里话外都是无奈:
“想让我们彻底不买俄油?行啊,那你把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禁运给解了。”
这话听着硬气,其实底裤都露出来了: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你把我的便宜油都断了,我上哪儿烧火去?
这是一个能源进口大国,深深的战略焦虑。
不动声色的大招
看完印度的鸡飞狗跳,再看看咱们中国,画风完全两样。
我们同样是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去年买了1.08亿吨,占了总进口量的差不多五分之一。
但我们跟印度那种投机倒把的玩法,压根不是一个路子。
我们的打法,稳得多,看得也远得多。
面对美国的压力,我们怎么干的?
没硬刚,也没像印度那样急刹车。
从今年2月开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三巨头,只是把从海上运来的俄油订单,悄悄减了15%。
这点缺口从哪补?答案在脚下的大地。
我们的重心,转移到了“中俄东线原油管道”这条能源大动脉上。
管道运输,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根本不受你什么海上制裁的影响,又稳又安全。
我们一边加大管道输送量,一边还在琢磨着开辟北极航道。
就是要搞一个海陆并进、多重保险的能源运输网。
好处太明显了:任你海上风浪再大,我自岿然不动。
美国想通过制裁船运来卡我们的脖子?难度太大了。
我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经济胁迫这套,在中国这儿不好使。
我们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建立在长期的战略互信上的,不是谁嚷嚷两句就能动摇的。
结语
当然,我们也不会把所有鸡蛋都放俄罗斯这一个篮子里。
在稳住俄油的同时,我们依托“一带一路”这个大棋盘,和中亚、中东、南美那些产油国,关系越走越近。
我们的目标,是建一个更多元、更稳定、更安全的全球能源朋友圈。
这不光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饭碗,也是在推动全球的能源格局,变得更公平合理。
现在,印度这个大买家突然不买了,俄罗斯短时间内肯定会痛一下。
财政收入要受影响,前线的开销压力也会更大。
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未必是坏事。
或许能逼着俄罗斯下决心,好好想想怎么摆脱对卖油的依赖,搞点别的出路。
这次中印两国在俄油问题上完全不同的表现,就像一面镜子。
清清楚楚地照出了两个大国,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完全不同的思路、底气和格局。
印度更像个精明的商人,哪儿有便宜就往哪儿钻,一切向钱看。
但风浪一来,就容易被人拿捏,少了点自主性。
而中国,更像一个沉稳的棋手。
我们当然也看重眼前的利益,但更在乎长远的布局和未来的主动权。
每一步棋,都想得很深。
这场围绕石油的全球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
它只是再次提醒我们,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一时的红利。
而是源于自身的强大,和那份洞察未来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