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路径不是先立名,先强本事才能出圈赚钱
184
2025-09-03
谁能想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榜单上,中国一骑绝尘,120.3万辆的成绩让不少老外直呼“看不懂”。德国《明镜周刊》最近也坐不住了,说中国高科技产品已经抢下全球近四分之一市场份额。咱们不再是那个只会做袜子和T恤的世界工厂,而是直接冲着技术制高点去了。这种变化,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压力?背后的逻辑值得细品。
核心主题:制造业升级与中美博弈
说到底,中美之间较劲,不只是关税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产业格局的大棋局。美国自七十年代起就把制造业慢慢往外推,把重心放在金融和服务业上。结果现在呢,高端芯片、军用飞机、精密仪器这些领域还算有优势,但中低端产业链早就流失殆尽。如果中国连这些技术壁垒都突破了,美国还能靠啥维持霸权?
数据揭秘:中国“新三样”席卷全球
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不仅产销量占到60%,出口量也是欧洲、日本望尘莫及。据乘联会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48%。光伏行业更不用说,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电池片等关键环节产量占据80%以上。不少业内人士感慨:“这不是换代,是改写游戏规则。”
政策解读:新旧规则对比与券商观点分歧
| 项目 | 旧政策(2019年前) | 新规(2025版) |
|---------------|-----------------------------|------------------------------|
| 新能源补贴 | 以国内市场为主 | 出口导向+国际合作 |
| 光伏准入门槛 | 技术标准偏低 | 强调创新专利、高效能指标 |
| 外资参与比例 | 限制较多 | 鼓励跨国资本联合研发 |
执行预判:
- 中信证券认为,新规将加速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对欧美形成更强冲击。
- 中金公司则提醒,高技术壁垒仍存隐忧,短期内难以全面超越。
- 海通证券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转向非关税领域,如知识产权和绿色认证。
延伸思考:金融化困境与社会矛盾
美国现在靠什么赚钱?美元霸权、军事威慑、科技领先,这三板斧轮番上阵。但如果被中国一点点蚕食掉优势,就剩下农副产品可以出口了。这么一来,美国内部就业岗位减少,贫富差距拉大,不少人担心社会撕裂风险越来越高。
认知误区揭示:“通胀利好所有资源股?”
其实很多投资者觉得,只要通胀起来,各类资源股都能受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赛道,由于供需结构性调整,有时反而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并不会无脑上涨。投资还是得看具体行业周期,而不是盲目跟风。
可操作建议:
1. 多元配置资产结构
别只盯着新能源概念股,可以考虑布局上下游供应链,比如锂电池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以及海外物流企业,实现抗风险能力提升。
2. 增配优质港股或A50ETF
面对中美摩擦加剧,可适当增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ETF,如A50指数基金或部分港股优质蓝筹,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3. 跟踪政策风向及时调整仓位
关注工信部每月发布的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以及沪深交易所公告日期水印信息,根据最新政策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组合方向,把握先机。
结语闭环
有人问,中国崛起是不是一定要跟美国硬碰硬?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你辛苦干了一辈子,却发现回报被别人掌控,你还愿意继续沉默吗?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假如未来真的出现“两个中心”的世界秩序,你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选择不会被时代抛弃呢?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