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崇祯刚除魏忠贤,大明就完了?因为魏忠贤从不碰这类人

149 2025-08-13 20:00

魏忠贤死的那天,京城飘着雪。

宫门外冷得渗人,不是因为天气,而是因为没人敢多说一个字。抬棺的太监脚步极快,像是怕棺材多待一秒,就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这是崇祯登基后的第一记重拳——杀魏忠贤。刀落得干脆,干净利落。朝中那些被阉党压得透不过气的东林党人,心里只怕是暗爽无比。

可奇怪的是,这一刀下去,明朝并没有更清明,反倒乱得更快。 魏忠贤没了,边关很快守不住,军饷断了,农民造反了,崇祯的江山雪崩般地往下滑。

表面上,他是大奸臣,坏事干尽,人人喊打。可在他活着的那些年,辽东的宁远还在袁崇焕手里,朝廷虽然空虚,但边关起码能运作。

袁崇焕镇守宁远的时候,前线缺粮缺械,朝廷捉襟见肘,拨下来的银子杯水车薪。可就是这位阉党魁首,在后面替他兜底。魏忠贤能批物资,能调兵——甚至会私下想办法从海商那边薅点钱,加到军费里。

袁崇焕不是糊涂人,他知道这份支持值多少。所以在朝堂上,他替魏忠贤求情,甚至提议立生祠。这绝不是简单的拍马屁——大明的东线,真需要这个靠山。

袁崇焕不是唯一一个站出来的人。郭允厚也提过类似的事。这些人平时不是什么趋炎附势之辈,反倒让人更好奇,他们的选择背后,是真看走了眼,还是明白了“有事真得有人办”的道理。

魏忠贤当政时,大方向没动农民的税。他下刀子的地方主要是商人——户部搞海税、商人额外上贡,这让不少人骂他黑心。但这条算细账的人都知道,商人咬牙能忍,农民是没退路的。逼急了,就是揭竿而起。

天启末年的几年,明廷内斗极厉害,可百姓并没有大规模暴乱。并非因为魏忠贤仁政,而是他清楚这根弦不能断。这也是他手腕的一面——捞油水归捞油水,但要留着底座不翻。

崇祯上台后,挥刀砍掉了魏忠贤。朝堂上确实干净了,东林党人也挺胸抬头了。可干活的那些人,瞬间少了一大半。

魏忠贤的那套运作方式,虽然骂名满天飞,但能办事。朝廷财政紧张,他能想办法找钱支援边防;军队缺粮,他能顶着其他文官的反对优先补前线粮饷。

他死后,袁崇焕彻底孤立。打仗是全套工程——不止是前线冲锋,还要有人在朝里替你说话、批物资。魏忠贤就是那个能帮他找路的人。一旦没了,他对上皇帝,对下军心孤悬。

崇祯本就疑心重,手边满是清谈的东林党人。这帮人讲理学可以,真要拿主意批公文时,就开始推诿。结果袁崇焕顶着皇太极亲率八旗压境,在北京城外赢了一役,转身就被皇帝满门抄斩,罪名是通敌。别人信不信不重要,皇帝觉得他该死就够了。

魏忠贤的弊病也不少。他宠信的太监遍布各地,干儿子干女儿成群,官场成了阉党的独家专卖店。陆万龄甚至能厚着脸皮上书,把魏忠贤与孔子并列,说他功德相当。这马屁拍得堪比天鼓雷音,听者不知该笑还是该恶心。

舆论更是他拿捏的重点。在京城,那几年喝酒说话得看风向,一个姓武的男子只是在妓院里多说了几句,就被抓去下狱。人人在茶桌前学会了含糊其辞——魏公不提,命才在。

可即便如此,他对孙承宗、袁崇焕这类的边防干将,却几乎是无保留地支持。理由很简单——这些人在北线顶着金后,才是他权力能稳的根本。他要真去折腾他们,等于自毁根基。

崇祯的意图其实没错,他想清洗腐败,把朝廷扶上正轨。但年纪轻,性子急,又追求面子上的“整洁”,把魏忠贤这块又脏又能用的布直接扔了。短时间看,桌子干净了;长远看,没人擦桌子了。

东林党人站道义高地,口号喊得比谁都响,真到落实到具体,把他们派到工地搬砖——有人嫌脏,有人说要先议一议,有人干脆不去。边关的仓库越来越空,士兵盼不来军饷,前线的信使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换来的,多是几句清谈。

与此同时,天灾连年,百姓吃不上饭,税还在加。魏忠贤在时,这种事他能顶一顶——哪怕为了自己的名声和权力,他也会先去商人那边多薅一把。可文官不碰权贵的钱包,只敢回头压缩农民的口粮。局势由此彻底翻了盘。

造反的火,从西北和中原的农民军烧起,延烧到李自成的军令旗上。没有像样的镇压,没有及时的安抚,地方兵饷空了,城墙的砖缝再结实也挡不住。

李自成进京的那天,崇祯爬上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和大明的命。而这一切的连锁反应,其实在魏忠贤倒下时,就已经按下了启动键。

魏忠贤死后,他的亲信鸟兽散;有人贬谪,有人逃亡,各地的“干儿子”没了靠山立刻改口。曾经为他歌功立碑的士人闭口不提这段历史——毕竟风向变了,活着比辩白重要。

他在史书里自然留着浓重的骂名,《明熹宗实录》里翻几页就能感受到那股怨气。但也有史家指出,魏忠贤确实在辽东事务上发挥过作用。他是权臣没错,可在大明财政和边防体系已经千疮百孔的时候,他起到的,反而有几分“稳定器”的作用。

历史的吊诡就在这——一个人人喊打的奸臣,拆掉他就像拆掉一座危桥,结果洪水先淹了自己。干净和稳定,在崇祯的选择里只能留一个,他选了干净。

这是不是错?

看结果,错得干脆利落。看动机,似乎又没那么冤。可历史不看动机,历史只看事后那座煤山上的绳结和一个时代的终局。

下一篇:从“铁杆亲信”到“站错队”,草地分兵时背离中央的四位将领,最终归宿如何?
上一篇:北极海水9999元一瓶,卖家自称科考回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