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公开讲话,要迅速提升核力量,话音刚落,中方送出2句话

81 2025-08-24 04:11

2025年8月19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公开下令“几何级数增加核武器数量”,直言朝鲜面临的安全威胁已至“临界点”。 话音刚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立即回应两句话:“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没有变化”,同时呼吁各方“正视问题根源,共同推动政治解决”。 这一硬一软的表态背后,是朝鲜半岛持续升级的核对抗与大国博弈, 朝鲜加速核武装的600毫米火箭炮已瞄准韩国,美韩联合军演规模创历史新高,而中国坚持的“双暂停”方案正被推向悬崖边缘。

金正恩在2025年8月的内部军事会议上明确要求核武库“质与量同步跃升”,重点部署可搭载战术核弹头的“火星炮-11甲”导弹及600毫米超大型火箭炮。 五个月前的5月8日,他亲自指挥东部导弹部队进行模拟核反击演练,演练内容包含“国家核武器综合管理体系实战操作”,直接针对美韩联合军演中的“斩首行动”科目。 朝鲜国防省声明称,这些武器能在90秒内覆盖韩国全境军事目标。 自2012年拥核入宪以来,朝鲜核政策呈现阶梯式强化:2022年通过《核武力政策法令》赋予先发制人核打击权,2023年修宪将拥核定为“不可逆国策”,2024年9月金正恩首次提出“核力量高度化”方针,直指美日韩军事同盟的扩张。

朝鲜核冒险的核心动因源于长期安全焦虑。 2023年《戴维营协议》将美日韩军事合作机制化,三国全年联合军演超30次,其中“自由之盾”演习动员2.5万兵力模拟“占领平壤”。 2025年3月,美军在韩国部署新型中程导弹系统,可对朝鲜实施“一小时全球打击”。 朝鲜官方多次指控美韩企图复刻“利比亚模式”颠覆政权。 作为反制,朝鲜2024年与俄罗斯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条约》,俄方向朝提供卫星侦察数据与火箭燃料技术,换取朝鲜百万枚炮弹支援俄乌战场。 同年11月,西方卫星拍摄到朝鲜宁边核反应堆重启迹象,铀浓缩离心机数量增至原有三倍,该基地距离中国边境仅110公里。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延续了中国近十年半岛政策框架。 第一句“立场不变”指向2016年提出的“双暂停”方案——要求朝鲜中止核试验同时美韩暂停军演。 第二句“推动政治解决”关联2023年外长王毅的警告:“武力无法解决问题,挑起紧张者需承担历史责任”。 中国对朝政策存在双重底线:反对核扩散但理解朝方安全诉求。 2023年7月,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在安理会直言:“美国史无前例的军演是矛盾激化主因”,同时要求朝鲜“回归无核化轨道”。 中方核心解决方案仍是重启六方会谈,2025年3月提议以人道主义合作(如粮食援助)为破冰切口,但遭美朝双方冷遇。

朝鲜核突破触发东北亚军备竞赛。 韩国2023年成立“核武企划团”,秘密推进铀浓缩技术研发,计划“一年内拥核”。 此举导致美国2025年3月将韩国列为“敏感国家”,切断其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合作。 日本趁机推动“核共享”政策,要求美军部署B61-12战术核弹,自卫队F-35战机已完成核打击改装训练。 半岛军事平衡加速瓦解。 朝鲜在38线以北部署30个导弹旅,韩军“三轴体系”引入“玄武-5”导弹(射程3000公里覆盖中国东部),日本2024年度防务预算飙升至7.7万亿日元(约合540亿美元),重点建设“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国际社会应对呈现两极分化。 美韩日推动安理会加码制裁,2025年2月冻结朝鲜海外19个加密货币账户(约3.2亿美元)。 但中俄否决了全面石油禁运提案,仅同意维持现有制裁规模。 俄罗斯更于2025年5月向朝运输50万吨精炼油,突破联合国年度配额上限。 朝韩敌意螺旋持续深化。 朝鲜2025年新版军事学说将韩国定义为“首要歼灭对象”,韩总统尹锡悦回应“动用核武即政权终结”。 两国沟通渠道自2024年6月完全中断,开城工业园废墟上重新架设了反坦克障碍物。

朝鲜核武技术转向实战化。 2025年1月试射的“火星-16”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发射准备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30分钟。 宁边核设施卫星图像显示,新建成的地下工厂可年产6枚钚弹头,核弹头小型化技术已适配于潜艇导弹。 美韩反制措施同步升级。 “萨德”系统在韩部署数量增至12台,探测范围覆盖中国华北;美军RC-135S导弹监视机在黄海24小时巡航。 但技术优势未能转化为安全感:韩国民调显示76%民众支持自主拥核,首尔地铁站新增核避难所标识引发抢购潮。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下一篇:无人陪伴儿童机票能在网上订吗?这篇文章帮你轻松搞定所有问题!
上一篇:8月21日重磅!俄外长突然宣布:俄罗斯誓要掌握所有“否决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