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完就掀桌子,北京时间7月26日下午,俄罗斯打响大规模进攻!

76 2025-07-30 10:27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第三轮谈判已经成为过去时,正如预料的,双方除了在交换战俘这个问题上有所进展之外,在停火等问题上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毫不意外地,泽连斯基关于要和普京举行会晤的要求,也被莫斯科拒绝了。

而且,俄乌刚刚谈完,双方就已经掀桌子,新一轮互相攻击已经开始了。

2025年7月23日,俄乌第三轮直接谈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落幕,这场持续不到一小时的对话再次印证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休想拿到”的残酷现实。

双方除了同意交换1200名战俘和移交3000具乌军遗体,在停火、领土归属等核心议题上仍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俄方明确拒绝泽连斯基提出的“8月底四国峰会”提议,直言“领导人会晤是为协议画句号,而非讨论细节”,而乌方则坚持将停火与俄军撤出克里米亚、顿巴斯挂钩,双方立场差距之大,连土耳其外长费丹都忍不住感叹“需要更多耐心”。

谈判破裂的直接后果是战场全面激化。

就在梅金斯基和乌梅罗夫走出契拉昂宫的同时,顿涅茨克前线传来密集炮声——俄军当天对康斯坦丁尼夫卡化工厂发动饱和式打击,冲天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而乌军则以“海马斯”火箭炮回击,精准摧毁了卢甘斯克的俄军弹药库。

乌克兰无人机部队在24小时内三次突破莫斯科防空网,尽管未造成实质性损失,却让克林姆林宫的警报声彻夜未停。

这种“谈完就打”的模式,暴露出双方都已陷入“以战促谈”的思维定式:俄罗斯试图通过军事胜利巩固占领区,乌克兰则幻想用反击换取西方更多军援。

就在俄乌在谈判桌上僵持不下时,华盛顿的“50天倒计时”给战局注入新变量。

7月15日,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宣布若俄罗斯在50天内未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

北约秘书长吕特随后证实,“爱国者”防空系统将在数日内运抵乌克兰,费用由欧洲国家分摊。

这招“经济绞杀+军事输血”的组合拳,表面上是对俄罗斯的警告,实则为莫斯科划定了行动窗口期——若能在8月底前取得决定性胜利,不仅可规避制裁,还能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俄罗斯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博弈。

一方面,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高调宣布“俄油出口量创三年新高”,用数据对冲制裁威胁;另一方面,俄军悄悄调整部署:原本负责防御库尔斯克的第72摩托化步兵师突然消失,转而出现在顿涅茨克前线。

这种“以攻代守”的策略,既回应了特朗普的施压,又巧妙利用了乌军主力深陷库尔斯克的漏洞。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外交部7月24日突然宣布“愿与乌克兰成立三个在线工作组”,这种“边打边谈”的姿态,显然是在为可能到来的谈判留后手。

在这场博弈中,顿涅茨克南部的波克罗夫斯克(俄方称红军城)成为决定胜负的“棋眼”。

这座人口10万的工业城市,不仅是乌军连接顿巴斯与第聂伯罗的交通枢纽,更是其后勤补给的“命门”——城内的布尔什维克机械厂承担着70%的无人机零件生产,而城外的铁路线每天输送着300吨弹药。

7月22日,战局出现决定性转折。

俄军侦察小组伪装成乌军维修部队,驾驶喷涂乌国旗的装甲车突入市中心,在舍甫琴科街伏击了乌军第155旅的补给车队。

这段被无人机全程记录的画面显示,俄军士兵从下水道钻出投掷燃烧瓶,其战术之诡谲让乌军防不胜防。

更严峻的是,随着库拉霍夫、武赫莱达尔等卫星城镇相继失守,波克罗夫斯克已陷入三面包围,城内守军的弹药储备仅能维持72小时。

泽连斯基紧急召见总参谋长西尔斯基,却被告知“增援部队在扎波罗热遭俄军电磁压制,最快三天后才能抵达”。

面对危局,乌克兰祭出“围魏救赵”之计:7月24日凌晨,117架无人机分三路突袭俄罗斯本土,其中46架直扑恩格斯空军基地,试图摧毁图-95战略轰炸机群。

尽管俄军宣称仅损失2架轰炸机,但爆炸引发的大火导致该基地停摆48小时,直接影响了对顿巴斯的空中支援。

与此同时,乌特种部队在别尔哥罗德州埋设磁性炸弹,炸毁了连接库尔斯克的铁路桥,迫使俄军后勤车队绕行500公里。

这种“以攻代守”的策略虽暂时缓解了波克罗夫斯克压力,却也暴露了乌军精锐兵力分散的致命弱点——当无人机群在萨拉托夫上空被击落时,顿涅茨克前线的乌军正用步枪对抗俄军的T-90M坦克。

这场看似局部的城市战,实则是俄乌综合国力的终极较量:俄罗斯用“钢铁洪流”消耗乌军弹药,乌克兰则靠“无人机海”迟滞俄军推进。

这或许不是战争的终点,却是改变战局走向的起点。

下一篇:关税战升温,欧盟美企压力大,亚洲小国纷纷求稳
上一篇:以色列密谋曝光!蓄意饿死加沙民众,联合国怒斥:坐实战争罪!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