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规模使用气球作战,俄罗斯凭历史经验从容应对

58 2025-10-08 19:11

俄乌冲突中的 "空中幽灵":乌克兰大规模使用气球作战,俄罗斯凭历史经验从容应对

近日,俄罗斯多个地区在夜间遭遇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时,出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新变化 —— 乌军开始大规模搭配使用空中气球。这并非乌军首次尝试此类战术,但此前多为零星行动,此次集中投入标志着气球已成为其混合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向俄新社透露,在最近一次夜间防御作战中,俄军防空系统共击落 69 架乌克兰无人机,同时拦截了数量可观的气球。“气球的数量确实很多,但它们本身不具备精确打击能力”,这位消息人士补充道。

事实上,俄军早在去年春天就已注意到乌军的 “气球战术”。这些被戏称为 “恐怖气球” 的小型飞行器,常伪装成气象探空仪,部分还携带爆炸物。2024 年 4 月,俄军在布良斯克州首次成功摧毁 3 个伪装成气象设备的可疑气球;一个月后,莫斯科郊外的巴拉希哈市也出现类似威胁,被击落的气球残骸坠落在库奇诺区一栋私人住宅附近,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同年 6 月,别尔哥罗德州上空也发现并摧毁了同类目标。今年年初,乌军在准备库尔斯克州反攻前,曾试图用携带地雷的 “侦察气球” 对当地战略设施发动破坏袭击,最终仍被俄军防空部队拦截。

有趣的是,在气球运用上,俄乌双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战术思路。早在 2023 年 2 月,乌克兰空军司令部就曾披露,俄军使用的气球主要搭载角反射器,目的是制造假目标,诱骗乌军防空系统开火,消耗其弹药储备。而乌军的气球则承担着更复杂的作战任务,军事专家米哈伊尔・奥努弗里 enko 将其主要功能概括为两类:一是搭载侦察设备,搜集俄军防空系统、雷达站部署位置等情报,并实时回传数据;二是作为信号中继站,大幅延伸无人机的控制距离,让原本受限于技术参数的无人机,能多飞行数十甚至上百公里。

航空专家罗曼・古萨罗夫则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分析:“气球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尺寸。像飞艇那么大的型号,和普通气象探空仪大小的型号,功能完全不同。前者更适合做中继站,后者则多用于侦察。” 他还举例说明,以色列曾长期使用系留式大型气球进行边境监控,凭借其滞空优势,及时发现邻国装甲部队的调动迹象。古萨罗夫还提到一种更灵活的战术:“可以先用气球将无人机带到高空,再释放无人机,利用高度差增加飞行距离。这次乌军将气球与无人机同步投放,很可能就是用气球做中继站,通过高空覆盖提升信号传输范围。这种气球通常只需要工作短时间,后续飘向哪里并不重要,核心是完成作战节点任务。”

对于乌军气球的来源和运作模式,俄罗斯空军少将、功勋飞行员弗拉基米尔・波波夫给出了更深入的解读。他指出:“英国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这类气球,本质上是让乌军在实战中测试其装备性能。不排除部分气球是从波兰境内发射的 —— 中高空气流通常呈自西向东的环流模式,这意味着俄罗斯全境都可能处于这类飞行器的覆盖范围之内。” 波波夫还揭露了气球的潜在威胁:部分小型气球可携带多枚不同威力的地雷,通过 GPS 追踪器定位目标后,远程触发引爆;更危险的是,它们还可能被改造用于散播生化制剂,污染区域环境和水源。

不过,这种看似 “低成本高效益” 的武器,也存在明显短板。米哈伊尔・奥努弗里 enko 就直言,气球受气象条件影响极大,“它们无法受控飞行,完全跟着风向飘,飞到哪里全看运气,这让它们的侦察效率大打折扣。所以直到现在,气球也没能在侦察领域占据稳定地位。” 但他也承认,气球作战的门槛极低 —— 不需要高素质专业人员,也无需西方特种部队直接介入,只要能获取气象数据,就能实施投放。

罗曼・古萨罗夫进一步解释:“发射这类小型气球,只需要购买商业气象服务的付费订阅,获取全球气象站的汇总数据即可。但问题在于,天气预测不可能 100% 准确,这让气球的飞行轨迹充满不确定性。” 他还对比了中国此前误入美国领空的气象气球案例:“像中国那种能跨洲际飞行的大型气球,需要精准的高空气流计算,而乌军目前使用的小型气球还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如果乌军真的发射了大型气球,俄军肯定会提前侦测并拦截。”

而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则强调,俄军在应对气球威胁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苏联时期,美军就经常向苏联境内释放高空侦察气球,为此我们专门研发了 M-55‘地球物理’高空侦察机,用于拦截这类目标。当时美军的气球体积庞大,因为搭载的侦察设备笨重;现在技术进步了,控制和传输系统能做得像火柴盒一样小,就算是光学观测设备或战斗部,也能大幅缩小尺寸。”

面对不断演变的气球威胁,波波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关键在于提升防空体系的密度。需要为部队配备更多雷达和光电观测设备,构建全方位的空情监控网络,辅助防空武器系统作战。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保障国土安全的必要举措。” 目前,俄军凭借成熟的防空体系和丰富的反制经验,仍能有效抵御乌军的 “气球攻势”,但随着战场技术的不断迭代,这场 “天空中的较量” 显然还将持续下去。

下一篇:中国导弹进驻欧洲心脏,塞尔维亚凭啥这么牛?
上一篇:手残党cos出圈?这款游戏让策略新手也能成大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