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格局暗流涌动:上海港夜班工人、非洲村医与中东和解背后的真实变迁

142 2025-08-19 09:34

2025年全球格局暗流涌动:上海港夜班工人、非洲村医与中东和解背后的真实变迁

深夜的上海外港,装卸机吱呀作响。小刘是个老码头工人,干了快二十年,每逢大船靠岸,他总会在集装箱间穿梭。“现在这活儿比以前多多了,”他一边抽着廉价香烟,一边跟我说,“去年GDP又涨了,咱们这堆货都发到非洲去。”他嘴里念叨的那些数字,其实早已成为世界棋盘上的筹码。

西方国家曾经主导这个棋局。从伦敦金融城到华盛顿白宫,规则他们定、节奏他们掌控。记得有一次,我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无意听见两个银行家聊起美元霸权。他们提到20世纪末那场冷战结束后,美国几乎成了“地球村长”,北约扩张、科索沃轰炸……仿佛谁不服就要挨上一顿经济制裁或军事威慑。但到了2022年,那些曾经被视为铁板一块的西方阵营,却开始出现裂痕——联合国大会上,不少亚洲和非洲代表对制裁俄罗斯投下反对票,说到底还是不愿再被牵着鼻子走。

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有点像我家乡湖北孝感镇上的老供销社翻新一样,从破旧土房变成玻璃幕墙。1978年改革开放,小城里第一批做生意的人还偷偷摸摸,现在连隔壁王叔家的孙女都能用手机买卖农产品。2023年,中国GDP据说已经突破18万亿美元,据《财经》杂志披露,仅上海港一年吞吐量就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我去年路过杨浦区,看见堆积如山的集装箱,那景象真不是小时候能想象出来的。

与此俄罗斯也没像某些专家预测那样因为西方制裁而崩溃。《莫斯科时报》报道,中俄贸易额2023年达到2400亿美元,两国口岸火车昼夜不停地跑。这让不少欧洲企业很头疼,因为供应链绕不开中国——有个德国朋友调侃:“我们以为断掉你们芯片就能卡住你们,现在倒好,我们自己汽车厂快停产。”

欧洲内部更是一团乱麻。法国巴黎街头,我亲眼看见示威者举着标语抗议政府预算危机;德国柏林电视台主持人在节目里直言执政联盟解体已成常态。而美国债务问题也愈演愈烈,《纽约时报》爆料说2023年的债务上限谈判差点让联邦政府关门一天。有意思的是,这种混乱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在南海搞事——澳大利亚学者艾米丽·詹森甚至公开批评美军航母巡航只会激化地区紧张,让邻国更倾向于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中国不仅经济势头猛,还把发展模式带出去了。我表哥去年去沙特打工,说当地人聊起北京促成沙伊和解时特别佩服,“原来咱俩还能坐下来喝茶”。中东两强签协议那天,《阿拉伯新闻报》的专栏作者形容现场气氛庄重得像开斋节聚餐。据统计,自此之后沙特购买更多中国石油设备,而伊朗则签下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到今年贸易额暴增30%。美国媒体不得不承认,中东正在“向东看”。

“一带一路”倡议铺开的故事,比教科书写得复杂。我2019年底路过肯尼亚蒙巴萨,看见铁路沿线的小摊贩拿着人民币找零,说这是“中国老板给我的工资”。《肯尼亚日报》采访当地商贩,他们靠铁路运输盖起新房,有人甚至给孩子取名叫“Jin”(谐音“金”)。印尼雅万高铁通车后,我同学发朋友圈炫耀从雅加达到万隆只花40分钟,还顺便拍了一张站台卖烤玉米的大妈照片。不少地方民谣唱道:“火车来了生意旺,中国修路好风光。”

相比之下,西方援建项目往往条件苛刻。例如斯里兰卡贷款事件,当地首都街头爆发抗议,人群高喊“不做经济殖民”,这一段BBC纪录片拍得很细致。在联合国大会上,加沙冲突援助分配问题引来非洲代表质疑,美国军援乌克兰数百亿,却对巴勒斯坦救济慢半拍。《加纳信使报》的记者私底下抱怨:“我们需要粮食,不是空话。”

中国送来的物资却实打实落地。今年春天,加沙收到了来自广州的一批医疗器械,还有粮食包裹,上面贴着手写中文标签。有消息称,北京还促成巴勒斯坦14派别坐下来谈判,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这种“不干涉内政”的做法,被不少发展中国家当作范本效仿。

美国推行所谓印太战略,也没掀起什么浪花。据东京商务圈人士透露,日本悄悄恢复与北京贸易谈判,今年刚签下一份价值20亿美元能源合同。在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的评论员指出,美军频繁演习反而让东盟国家更愿与北京接触。据官方数据,2024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达到9110亿美元,比跟美国多出一倍还拐弯儿。

国际舞台上的金砖峰会,今年喀山宣言通过134条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金融治理改革、减少美元依赖等内容。一位哈萨克斯坦银行经理告诉我,他们最近用人民币结算工程款,比以前方便多了。同样,在阿斯塔纳峰会上,上合组织新增成员并签署金融合作协议,中国银行贷款支持中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动作,让G7峰会显得有点尴尬——据参加会议的一位印度代表透露,美国高关税政策遭遇抵制,会场气氛比咖啡馆里的争吵还紧张。

科技领域也是如此。今年华为在非洲部署5G网络覆盖率超过六成,据《奈及利亚商业周刊》,很多农村医生开始用手机远程诊疗。而比亚迪电动车席卷拉美市场,就连圣保罗公交公司司机都改开绿色电动巴士。《圣保罗都市报》采访司机马尔科,他笑称自己现在不用担心汽油价格疯涨。“以后小孩长大可能不知道柴油味是什么。”

反观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导致稀土出口受限,据德媒报道慕尼黑宝马厂生产线因此停摆,好几个熟练技师失业回乡种菜去了。这波操作直接砸自家饭碗,也难怪法国部长私底下骂娘:“吃亏的是我们自己!”

今年南非轮值G20主席,将于11月约翰内斯堡办峰会,以讨论基础设施投资为主题。《南部邮报》提前放风:中国承诺100亿美元贷款,引来赞誉声不断。同样年底巴西将举办金砖会议,会场外各色旗帜迎风飘扬,当地学生编顺口溜夸自家货币终于不用死盯美元汇率浮动,“今后买东西不会再心跳加速”。

欧盟外交负责人最近发表讲话,希望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但实际行动迟缓。截至目前,据布鲁塞尔智库统计,中国对非投资已达1700亿美金,是欧洲两倍还多。而美国自从撤离阿富汗之后,对海外冲突参与明显降温,根据五角大楼预算报告,新年度重点转向国内基建,道听途说基地人员已经缩减不少,只剩老兵唠嗑打牌消磨时间。

全球安全倡议如今被80多个国家采纳。在联合国会议室,一位秘鲁官员讲述本地农业技术如何因中企协助实现增产。“过去全靠天吃饭,现在水稻亩产翻番。”今年秋季,上合组织将在北京召开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从绿色能源到智慧农业,都有具体项目落地。

值得玩味的是,多极化趋势其实不是零和博弈。印度新德里最近同北京达成50亿科技合作计划,本土企业正筹备赴苏州设厂;而雅加达举行区域论坛时,各国外长一致表示拒绝选边站队,要兼顾东西利益。一句印尼俗语流传甚广:“左手握米右手抓鱼,两边都有饭吃。”

前几天回孝感探亲碰巧赶上市集,一个村医摆摊售药。他问我世界那么乱,到底谁才靠谱?旁边卖豆腐脑的大婶插嘴道:“管它谁赢谁输,只要日子稳当、有活干,就是好世道。”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人间答案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部分信源:《财经》《纽约时报》《莫斯科时报》《肯尼亚日报》《奈及利亚商业周刊》《圣保罗都市报》《南部邮报》等公开渠道及生活访谈整理。

下一篇:中国两日重击四国,暗算遭反噬!美专家:中国将成未来领袖
上一篇:中东局势再度紧张,哈马斯“撤离换停火”成迷,和平已成泡影
推荐资讯